2020年1月,经过两年经贸磋商,中美签署第一阶段协议,其中知识产权保护毫无悬念地作为第一章被重点强调。早在此前商谈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就印发了纲领性文件《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又为该《意见》的落实制定了2020-2021年立法计划,并列出立法项目和期限。
本文将基于中央纲领性文件、法律规定,聚焦刑事领域立法修改,探讨知识产权刑事合规的新形势。
一、法律规定
(一)国务院关于修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的决定
该规定旨在解决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衔接问题。第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知识产权领域的违法案件,行政执法机关根据调查收集的证据和查明的案件事实,认为存在犯罪的合理嫌疑,需要公安机关采取措施进一步获取证据以判断是否达到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
该条修改前提为中美贸易协定第1.26条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的衔接问题。由于实践中存在“以罚代刑”、知产犯罪难以控告等现象,国务院简化移送条件,放宽知产行政执法上升到刑事执法的标准,将原有“涉嫌构成犯罪”等用语修改为“存在犯罪的合理嫌疑,需要公安机关采取措施进一步获取证据以判断是否达到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
(二)最高院《关于依法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治力度的意见》
该意见在知产刑事犯罪方面有三处:1、针对微商、网购等新型侵权,解决数额认定难题。不同于传统经营,微商具有售价、仓储量不明确、交易后直接从上游发货等特点。最高院明确要综合考虑网络销售电子数据、银行账户往来记录、送货单、物流公司电脑系统记录、证人证言、被告人供述等证据认定其非法经营和违法所得数额。
2、不适用缓刑的情形。根据上海检察院白皮书,知识产权犯罪缓刑率在80%以上,缓刑门槛低。本次最高院结合社会危害性、次数,列举三种不适用缓刑的情形:①以侵犯知识产权为业;②在特定期间假冒抢险救灾、防疫物资等商品的注册商标;③因侵犯知识产权受到行政处罚后再次侵犯知识产权构成犯罪。最高院在2020年知识产权典型案件中有疫情期间销售假冒注册商品的医疗用品的实刑判决[(2020)苏1191刑初92号]。
3、依法严格追缴违法所得,加强罚金刑的适用,剥夺犯罪分子再次侵犯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条件。2020年9月,上海“乐高案”判处罚金9000万元,足以表明执法机关严厉打击知产犯罪的决心。
(三)两高《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该解释主要规定了三方面的内容:1、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将入罪门槛降低为30万元,扩大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类型。2、明确假冒注册商标罪“相同商标”、侵犯著作权罪“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侵犯商业秘密罪“不正当手段”等构成要件的认定。3、规定从重处罚、不适用缓刑以及从轻处罚的情形,进一步规范量刑标准。
(四)《刑法修正案(十一)》
1、提高知识产权犯罪法定最高刑。统一删除知识产权犯罪中的拘役、管制,主刑门槛即为有期徒刑。将原来最高刑7年提高至10年。还将销售侵权复制品罪法定最高刑从3年提高至5年。
2、落实中美协议对商业秘密保护的约定,并增加商业秘密的类型。
3、增设商业间谍罪,“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商业秘密”的行为列入刑法分则条款。
4、假冒注册商标罪新增服务商标,今后如“东方航空”“滴滴打车”等商标受到刑法保护。
5、侵犯著作权罪将“电影、电视、录像作品”修改为“视听作品”,抖音、斗鱼等短视频、直播作品也将同等受刑法保护。
(五)最高检于2021年2月设立知产检察办公室,并开展试点,统筹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检察职能优化组合。从刑事角度,主要解决知识产权刑事执法与行政衔接沟通、案件移送程序和司法标准统一、地区间刑事执法差异等一系列问题。
二、现实意义
(一)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有助于经济转型
过去,我国经济以人口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而当前,我国正处“十四五”产业转型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必然选择。企业前期投入成百上千万研发成本,一上市就被抄袭、模仿,久而久之就不会有企业愿意投入研发。因此只有严厉打击盗版侵权才能保护“中国品牌”,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型。
(二)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有助于科技创新
知识产权具有研发成本大,开发周期长,上市收益大的特点,侵权人敢于冒着被行政处罚的风险攫取非法收益,是因为违法成本低。用刑事手段保护知识产权,可以使“侵权易发多发、违法成本低廉”现象得到遏制。刑事执法最大化减轻权利人举证义务,改善知产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的局面。
(三)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
随着社会多样化发展,新型知识产权犯罪层出不穷,如网红在直播平台公然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加大刑事执法力度不仅能切实保障公众食品、药品、医疗以及各类生活消费安全,也能优化营商环境,形成产权保护与品牌建设的良性循环,助推更多优质国货涌现在市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企业知识产权刑事合规
在国家各部门严打知识产权侵权的态势下,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评估自身合规体系,结合刑事合规不起诉的试点,与知识产权刑事严打政策,建立知识产权-刑事合规体系。
知识产权刑事合规体系将有助于规避公司正常经营导致的刑事犯罪风险,通过行政调查应对有效防止行政处罚上升为刑事处罚。同时,面对自身知识产权被侵权涉嫌犯罪的,有效利用刑事控告途径维护自身权益。